互联网对农产品销售来说意味着巨大的机遇,但很多的农民朋友不知道如何通过营销提升优质农产品的价值。
今天我们来看一下,同济大学硕士毕业生回乡创业都用了哪些高招卖农产品。
王翯(hè)是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的研究生,80后的他毕业就进入了一家国企单位,专业对口、收入也不错,稳定的工作让不少人羡慕。
2015年4月份,出生于农村的王翯割舍不了对农村的热爱,不顾家人朋友的反对,毅然辞掉国企工作回到农村创业卖农产品。
在农产品营销过程中,王翯首先从源头上把关,确保农产品质量;同时把握消费升级的机会,寻找有机农产品,借助互联网工具扩大销售范围,最终取得了成功。
目前,王翯不仅年销售额突破50万元,还带动了周边12个乡镇数百名农民,增收幅度近30%。
高招一、如何管理供应商:用合同约束
农产品赚钱来自品质,失败也在品质。因此,农产品品质是农业经营者必须要重视的环节。
在农产品品质这一块,王翯采取合同约束的方式,与农民、合作社、家庭农场、种养殖大户签订订购合同,并要求农民们采用有机的方式种养农产品。
同时,王翯还亲自前往各个林场里和林农对接,收购他们在原始森林里采摘的野生产品。
“一户一户跑、一家一家谈。找到最可靠、最本分的农户,当好产品搬运工。”
如此,可以解决农产品品质问题,为消费者提供优质、安全的农产品。
农产品最怕的就是源头不清楚,溯源式的营销能够帮助消费者打造一个场景,让消费者知道农产品的故事。
“酒香也怕巷子深。家乡农林产品质优价不优,吃亏就吃亏在营销上。”王翯说。
为了让外界更好的了解家乡农林产品的优势,王翯骑着自行车、挎着小相机,用镜头捕捉家乡优美的生态环境。
通过互联网、物联网等科技手段,他把农林产品的生产环境、种植过程、采摘过程用照片、视频的形式呈现给消费者。每一件产品的外包装上还有二维码,一扫就能追溯产品的源头。
高招三、如何卖得高价:个性化套餐
逻辑思维的书籍从来不会卖单本,都是打包或者套餐销售。这是罗振宇大获成功的商业秘诀之一。
因此,农产品营销也需要有这样的构想,形成组合或者套餐,而且从用户的需求出发,满足个性化用户对农产品的需求。
王翯打破散卖的习惯,并且提供个性化定制的年货套餐、杂粮套餐、山货套,如此,提升农产品的价值和价格,并且获得高于普通单个农产品的价格。
高招四、如何延伸价值链:农产品众筹
农产品众筹是新农人常用的营销方式。目前,京东众筹、轻松筹等平台都有利用与借鉴。这些平台会帮助新农人提供设计、文案、推广等,帮助新农人销售的农产品。
王翯借助众筹平台帮助三叔家卖大米。王翯与其三叔签订合作,通过有机种植方式,并通过加工的方式,形成独立大米品牌,并在网上进行众筹,从而实现大米销售。
王翯充分利用自己的互联网知识,做农民与城市的桥梁,帮助农民卖农产品,营销经验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学习。
免责声明: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网络。如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与神农说说联系。